轉知: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「保育共生地認證方案」發布會
主旨:為呼應昆明-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保育行動目標,推動我國陸域OECMs,謹訂於114年6月6日上午10時於本署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辦「保育共生地認證方案」發布會,敬邀貴單位蒞臨參加,請查照。
說明:
一、2018年,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正式定義OECMs (Other effective area-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)為「保護區以外的地理定義地區,對其治理和管理是為了實現生物多樣性就地養護的積極、持續的長期成果, 並取得相關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,以及在適用情況下實現文化、精神、社會經濟價值和其他與當地相關的價值」。2022年,「昆明—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」將OECMs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目標,設定於2030年前,至少有30%陸、海域面積,藉由保護區或OECMs達到有效保育與經營管理,同時亦肯認與尊重原住民及在地社區權益。
二、為推動我國陸域OECMs認證,本署研訂「保育共生地認證方案」,邀請政府機關、原住民與在地社區組織、民間團體及企業等多元權益關係人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現地保育,以「保護區外之保育區」擴展全國現地保育網絡,強化國土綠網空間規劃下之棲地串聯與管理,維護生態系韌性與調適力,達成2030年我國陸域受保護面積30%目標,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願景。
三、保育共生地之重要精神,係著重於生物多樣性受到有效保育之結果,貴單位之政策推動或經營管理之場域,符合保育共生地精神並具認證潛力,竭誠邀請貴單位參與。
四、檢附發布會邀請卡1份,敬邀蒞臨參加。